동중서(董仲舒)의 인성론에 관한 연구

  • Received : 2020.10.30
  • Accepted : 2020.12.14
  • Published : 2020.12.30

Abstract

董仲舒以爲性是自然的本質, 猶荀子所謂 "性者, 天之就也", 與孟子所謂"人之有是四端也, 猶其有四體也" 生而自然意義相同。也因爲董仲舒說性是自然樸實的本質。董仲舒以天生民性, 人以副天爲基礎, 以陰陽分性情。董仲舒所說的性, 有廣義與狹義之分, 廣義者泛指人性說, 包含性與情; 狹義者是單指與情分離的性來說。董仲舒認爲以陽爲善, 陰爲惡。而在性屬陽, 陰屬情的觀點上, 則性爲陽爲善, 情爲陰爲惡。而董仲舒基於 "天兩, 有陰陽之施, 身亦兩, 有貪仁之性", 他的人性說爲性善情惡的善惡混論, 故只有中民之性才是董仲舒所指稱的性。而董仲舒以人性具有陽善陰惡之質, 但不是善的決定要素, 董仲舒以米與禾作比喩。他將善質與善的關係比喩禾與米, 目與見物的關係, 禾待舂碾才能爲米; 目須覺醒才能見物, 性要待敎而爲善。

Keywords

References

  1. 焦循, ≪孟子正義≫, ≪焦氏遺書≫本.
  2. 王先謙, ≪荀子集解≫, 北京: 中華書局, 1992.
  3. 蘇輿, ≪春秋繁露義證≫, 北京: 中華書局, 1992.
  4. 李威熊, ≪董仲舒與西漢學術≫, 臺北: 文史哲出版社, 1978.
  5. 羅光, ≪中國哲學思想史 - 兩漢南北朝篇≫, 臺北: 學生書局, 1978.
  6. 徐復觀, ≪兩漢思想史≫, 卷二, 臺北: 學生書局, 1985.
  7. 馮友蘭, ≪中國哲學史≫, 臺北: 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, 1989.
  8. 姜國柱, ≪論人.人性≫, 北京: 海洋出版社, 1988.
  9. 胡發貴, <試論董仲舒的人性論>, ≪中山大學硏究生學刊≫, 1984年特刊號.